翫石弄玉―廖建勛玉雕創作展 科工館2F藝文專區
【記者吉雄世/高雄報導】科工館即日起至2月28日,在2F藝文專區展出高雄玉雕名家廖建勛的「翫石弄玉」創作個展,廖建勛老師近期甫以作品「苦瓜」獲得「臺灣工藝競賽」入選之殊榮,籌辦本次玉雕展,本應於110年揭幕,因疫情延宕一波三折,111年1月8日終於將精雕細琢的全貌,呈現在市民面前。
廖建勛老師受到父親薰陶啟迪甚多,昔時醉心玩賞雅事,凡草木、花鳥、珍獸奇石等,無不樂在其中,居家庭院造景,也出自已故尊翁巧手,成長過程中,廖老師心中的藝術種子悄悄在萌芽。
多年前,廖老師流連玉市雅集,群覽叢書圖錄,深為其巧奪天工的形制所著迷,《禮記》云:「玉不琢,不成器」,《詩經.衛風.淇奧》也提到:「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」終於造就了日後學習玉雕的契機,偶見郭郎老師招生簡章,堅定初衷,拜師學藝,自此玉、石與我結下不解之緣。
從小廖老師在課業上雖並非頂尖,但對喜愛的事物會很執著,所以上完玉雕的首堂課尚不知如何下刀的人, 卻對自己發下宏願 ,一定要在台灣雕刻界留下名號!也以此經驗來勉勵初學的學生。
第一堂課雖躊躇滿志,卻未能有神來之筆相助下刀,讓其深深了解自己在構圖能力上的欠缺,因此動念再學繪畫;呂志英老師就是素描啟蒙老師,自此更覺不足,陸續跟了諸位老師學了油畫、篆刻、石壺等。為了進一步培養自己的藝術涵養,也在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藝系修畢。繪畫和玉雕的世界幾乎成為生命中的重心和目標。
每一塊原石都有不同的型態、 石皮、色塊、紋路、礦缺和瑕疵……,完美的原礦有著無法替代的美,所以有很多人收藏雅石;但是玉雕卻能化腐朽為神奇,平淡無奇或瑕疵的原石只要用心,每一位雕刻者 不同的思緒和美感利用刀功技法將創作出獨特的作品。
而今礙於玉石取材不易,所以可看到這次展覽主要運用高雄市荖濃溪鐵丸石所雕琢出來的 硯台和一些雕件,鐵丸石的硬度、密度在石頭當中算是硬的一種,刻成硯台在硯池的部份 勿需經過封臘的過程,只要拋光做的夠精緻蓄水的功能極佳。其實,玉或其它材料只要一技在身隨心所向,美自能在手中展現;這就是自今令我依然入迷之處。
玉雕同時也是一門減法的藝術,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、雕塑家米開朗基羅說:「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。」玉雕的創作生命裡,只要永遠保持初心、痴心,就能將冰冷的玉石化做有情物,玉石雕刻是一門非常專業的技術,在台灣更是稀有。衷心地希望,未來的日子還可以將這個雕刻的種子培育及發揚。
廖建勛簡歷:
2004 高雄市寶石雕刻藝術協會年度大展 第一名雕功獎
2005 全國美展 工藝類入圍(玉雕)、九十五年南瀛獎工藝類入圍(玉雕)
2019 欣得鈕雕 佳作
2021 台灣工藝競賽入選獎
2004 打狗英雄領事館油畫典藏比賽 優選典藏
2005 台灣國展油畫比賽 入選典藏
2006、2010 台灣國展油畫比賽入圍
2007 台灣國展油畫比賽入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