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「少塑」成為多數 印太區域海廢治理平台掀起科技對話浪潮

0 0
Read Time:31 Second

【記者吉雄世/高雄報導】海洋委員會呼應亞太經濟合作(APEC)太子城願景(Putrajaya Vision 2040)及2023年度主題「為各方創造具韌性且永續的未來」,9月20日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「APEC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研習營」,這也是海洋委員會成立以來第3次於APEC架構下舉辦的海洋廢棄物區域會議,計有加拿大、印尼、日本、泰國、美國、越南、荷蘭及我國之政府代表、產業界及私部門計21位講者共同分享報告,凝聚務實、可行政策建議,提供APEC區域各經濟體政策制定的參考;總計有超過150名各界人士參與。
海洋委員會洪文玲政務副主任委員致詞時,表達對參與開幕的各國駐台使節、私部門與非政府組織(NGO)之感謝,表示亞太區域是受海洋廢棄物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,且因為海洋廢棄物具有跨國界的特性,需要各國合作努力共同解決,同時也需要納入包含產業界、非政府組織更多利害關係人的合作與參與,強化海洋永續治理,實現區域共好,共同達成淨零減碳之願景。


海洋委員會洪文玲政務副主任委員說明,本次會議是呼應聯合國在2022年啟動之《全球塑膠公約》(Global Plastics Treaty)的談判,並延續APEC區域海洋廢棄物倡議之具體行動。其中,來自荷蘭的非營利組織The Ocean Cleanup最令人矚目的計畫就是清除太平洋垃圾帶,借鏡大型拖網的概念,一次圍起大片海域進行打撈,並將塑膠垃圾透過循環經濟再製成太陽眼鏡進行販售。無獨有偶,我國新創團隊—臺灣湛藍海洋聯盟,透過創新科技力量,研發全電動海漂垃圾清潔船「湛鬥機」,光是2022 年下半年就累積收集超過 5 公噸海洋廢棄物;而點點塑環保科技公司也開發出智慧無人船,透過其特殊設計讓固體與液體分離,成功將塑膠微粒與水體分離;而鰆溡益環保公司研發之小型焚化爐,可藉專利技術將垃圾焚化,而不排出有毒氣體等,藉由印太區域海廢治理平台充分交流。
我國的海廢藝術品、日本Manatii成功的自發倡議、高雄市海洋局的廢棄漁網回收實踐成果、泰國Prepack Thailand利益相關人參與成果、澳洲Tangaroa強調的公民科學家之協助、加拿大Plastic Bank運用區塊鏈技術將海廢價值化等,皆讓我們了解到海洋教育,公私協作及社區營造之重要性。
海洋委員會洪文玲政務副主任委員強調,本次研習營場邊也設置海漂實驗室的藝術展覽,透過藝術家的奇思妙想,將海廢變為充滿藝術氣息的創作品,提醒世人重視海廢議題。同時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也公開「海廢影像資料庫平台」,讓各參與者可以實際操作體驗,可將發現的海廢影像上傳,由AI協助判斷分類。未來也將結合海洋廢棄物漂流軌跡模擬,建立海廢辨識、統計分析及溯源預警的治理技術力。
該研習營共計吸引150位以上國內外來自官方、產業界、民間團體與學術研究單位人員參與,海洋委員會希望透過交流對話,創造新的合作機會與解決方案,共同邁向海洋永續發展及淨零碳排的目標。
圖1海委會洪文玲政務副主任委員開幕致詞
圖2海委會洪文玲政務副主任委員及與會貴賓合影留念
圖3現場參與者大合照 圖4駐台使節與代表一同彩繪海廢魚磁鐵

Happy
Happy
0 %
Sad
Sad
0 %
Excited
Excited
0 %
Sleepy
Sleepy
0 %
Angry
Angry
0 %
Surprise
Surprise
0 %

About The Auth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