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燕鷗繁殖季開始囉! 淨灘活動多留意 海鳥寶寶謝謝您
【記者吉雄世/高雄報導】小燕鷗是臺灣最小的鷗科鳥類,每年4-7月是牠們的繁殖季,在臺灣本島蘭陽溪口、桃園沿海、彰化崙尾及嘉義布袋以及離島金門與澎湖等都有穩定的繁殖族群。由於小燕鷗偏好在海岸開闊的砂礫地築巢,海洋保育署(下稱海保署)提醒民眾在繁殖地區進行淨灘或其他海岸活動時,多加小心留意足下,以免打擾或誤傷小燕鷗家族,一起守護可愛的小燕鷗寶寶。
小燕鷗廣泛分布於歐洲、非洲、亞洲及澳洲等地,全球族群約有19萬~41萬4千隻,其中台灣可見的屬於Sternula albifrons sinensis亞種,此亞種分布於中國東北至華南、日本、菲律賓至澳洲等地,在臺灣則終年可見,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列之珍貴稀有保育類海洋野生動物,常單獨或結群在海岸、河口、沼澤、魚塭及鹽田等濕地環境活動。覓食時可在空中懸停滯留,發現獵物後俯衝入水面捕食,以小魚及甲殼類為主食。每年4-7月為小燕鷗繁殖期,窩卵數為1-3枚,孵卵期約17-27天。小燕鷗偏好在海岸開闊的砂礫地築巢,會由雌雄鳥輪流孵卵和育雛,育雛期約20-24天。目前牠們在海岸繁殖區的主要威脅來自於人類活動、遊蕩犬隻和工程施工等。為了解臺灣本島小燕鷗族群數量與分布情形,釐清其族群壓力,海保署也於本(110)年度起進行全台小燕鷗監測調查,並藉由追蹤發報器進行繁殖個體的移動路線與範圍追蹤。
海保署呼籲,近年民眾海洋保育意識提升,積極參與淨灘等海岸活動,但由於小燕鷗繁殖地主要在濱海的沙灘或是礫石地上,為了保護小燕鷗家族,請民眾於4-7月繁殖季節進行海岸活動時,務必多加小心留意,讓可愛的小燕鷗寶寶可以安心成長,共同守護海洋生物資源。
圖1:剛孵化的小燕鷗寶寶(圖片提供:澎湖縣政府)。圖2:棲息於海岸上的小燕鷗(圖片提供:澎湖縣政府)。圖3:裝上發報器的小燕鷗(圖片提供:國立臺灣大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