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委會海洋治理四大突破 管碧玲預告:114年三大施政主軸:兼顧災防及國安的科研、科學為基礎的保育、精銳海巡
【記者吉雄世/高雄報導】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1月22日率領所屬機關 (構)召開113施政成果記者會,提出113年最有感4大突破,包含「毒品子彈阻攔倍增」、「海洋保育法通過」、「海洋污染防治基金成立」及「海洋平權大步跨」,並揭示114年3大主軸:「兼顧災防及國安的海洋科研」、「以科學為基礎的生態保育」、「海空一體,精銳海巡」;管碧玲期許,未來要讓海洋治理產生新的力量,朝向新的方向,全面開展及落實各項目標及政策。
管碧玲表示,海委會主責統合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,113年持續履行「三安(國安、治安、平安)、四海(海洋保育、海污防治、海廢治理、海洋產業發展)」的施政方針,在海委會及所屬同仁齊心協力下,於海洋事務領域繳出漂亮成績單。第一是「毒品子彈阻攔倍增、抽砂船隻全清零」;海巡署在113年度國安與治安上創下卓越成績,包含查獲毒品為112年2.7倍,查緝績效達8.2公噸,為6大查緝機關前段班。繳獲槍枝為1.7倍,達60把,查獲彈藥為2.29倍,達1,714顆;並且在113年,違法的越界抽砂已完全清零。
第二項突破是「海洋保育法在113年7月通過」,第一階段已於114年1月1日生效,第二階段預計於7月生效;海保法的通過是台灣在海洋保育的旅程碑,更同時向國際宣示「我們準備好了」!海保法是海洋保育最基本且強而有力的工具,不僅展現國人對海洋保育已有高度共識,且未來可實現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、整合海洋保護區效能及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等多樣目標。
第三項突破是「成立海污防治基金」,政府未來可逐年向污染肇因者徵收海污防治費以充實基金,運用於海污防治工作及因應隨時突發的海污事故,彌補公務預算限制。同時,海委會也完成海污法35項子法增修訂工作,發布我國第一部《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》樹立三大穩固支柱,維持海洋的美麗及潔淨;也因為這些法源基礎,讓去年數次風災所造成的大量船隻擱淺得以有更完善的應處依據。
第四項突破是「導入AI守護親海平安,推動海洋平權」,海委會與臺南市政府合作,首度建置海域智慧防溺AI偵監系統,並於小琉球、福隆及綠島等3處成立海巡志工組織,以及輔導設立救生衣借用站,期待打造零溺斃的親海環境。
此外,海委會積極投入各項海洋無障礙活動,照顧身心障礙朋友及銀髮族的親海權利,更期待每次的舉辦經驗,可以成為推動海洋平權政策的模型,目前,已公告海洋無障礙制度推動指引,
並規劃推動海洋無障礙產業鏈,未來也將建構海洋無障礙基地,讓全民放心用海;管碧玲更表示「讓海洋走進全民的生活」,是未來海洋治理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除了4大突破外,海委會也於113年首度頒發「海洋文化獎」、持續推動「復振航海文化力」計畫、讓每年11月8日明定為「海巡節」、攜手地方政府辦理海洋素養典範教育、國家船模實驗室
動土、海洋調查船動工,而海巡署有效捍衛國安、治安,應對中國大陸的軍事演練,寸海不讓。且除查緝槍毒彈藥外,積極查緝走私偷渡。另面對3個強颱侵臺,造成十餘艘民間船隻擱淺,海保
署迅速動員緊急應變能量,盡可能減少對環境衝擊。
展望114年,管碧玲強調,將透過三大施政主軸持續推動,第一個主軸是推動「兼顧災防及國安的海洋科研」,台灣將會有第一艘可以執行全海域調查的大調查船,與已經開工的中型與小型調查船共組調查船隊,並配合已經規劃的8年200億海洋科研調查計畫,讓台灣在海洋生態保育、國土安全維護、災害防治、甚至碳封存的海洋科學研究等方面都邁入更加前瞻的領域。
第二個主軸是打造「以科學為基礎的生態保育」,以詳實調查為基礎,與專家學者密切合作,在生物多樣性環境進行研究,並依調查結果建構完善的海洋生態保育網路。
第三個主軸則是「海空一體,精銳海巡」,籌建各項海巡署所需裝備,如無人機、AI科技輔助巡查,並參考各項新興科技以強化海域監偵與執法能量,精進海巡署對「海域態勢」的高感知能力,以應變多元的灰色地帶行為及日益嚴峻的海域情勢,強化海巡海域秩序的建立與管理、符合國人在「守護海疆、護衛國安」層面的重大期待。
最後,管碧玲強調,身為全方位的海洋委員會主委,海委會不僅重視海洋生態保育、也期許提升海洋科研量能,並持續強化海域安全與執法,與海保署、國海院及海巡署共同嚴守「三安、四海」的承諾,為台灣的海洋治理持續奮鬥,也希望全國民眾持續給予監督和鼓勵,陪伴海委會的團隊共同打造安全及永續的海洋。